2019歌坛怪相:粉丝“溺爱”之下,年轻歌手不再面向大众唱歌
复盘2019年的娱乐圈,我们不难发现,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网红“升级”,明星“下凡”。
简而言之,就是我们所说的:网红与明星之间的界限,越来越模糊。
从快手到抖音,再到淘宝直播,多种渠道下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红达人。在娱乐圈遭遇“寒冬”的时候,网红们却忙碌的热火朝天。
正在经历着“行业危机”的明星们,也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,“接地气”的同网红们携手并进。如薇娅、李佳琦等一众大牌网红,更是成了众多明星“营业”的推手。
此前胡歌与桂纶镁现身李佳琦直播间,宣传《南方车站的聚会》。而“口红一哥”当然也是不负众望,10万张电影票5秒之内一售而空。这让明星们真正见识了,网红的“威力”。
而有些明星则是选择直接加入网红行列,开启主播生涯。
曾经只是面对小众群体的网红,如今逐渐登上了主流舞台。网红成为明星,明星变成网红,似乎成了一线之隔的事情。
到底是面向大众,还是服务小众,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。
回看整个2019年的娱乐圈明星们的发展趋势,倒是让大家感叹道:想要在云巅之上,成为最小众的那一拨人,奈何现实所迫,终究要回归大众。
区别于娱乐圈的大环境,回归到当下的华语乐坛,则呈现出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势。
当所有人都在玩命的研究、思考,如何才能更好的面向大众,让自己的作品成为为大众所能接受的问题时。
华语乐坛,尤其是年轻的一辈歌手,却在思考着: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务好粉丝们的需求。
粉丝作为针对某个偶像明星的特有存在者,相较于整体观众或听众而言,毕竟还是“小众存在”。
想要倚仗着小部分人生存,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,或是多强的实力,才能有如此的自信,相信自己可以在残酷而激烈的竞争中,突出重围?
难道是年轻歌手们,都秉承着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精神,义无反顾的坚持“小众服务”吗?细想之下,其中的缘由也掺杂着诸多的无可奈何。
作为艺人,除了自身努力与经纪公司的运作外。归根结底,粉丝才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实际掌权人。
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
今日,粉丝肯掏腰包力捧偶像,仅仅是因为他们今天喜欢的是这个明星而已;明日,有了新的偶像出现,或是明星做了让粉丝不高兴的事情。粉丝转投其他明星怀抱的事情,丝毫不稀奇。
年轻人,千万别高估了粉丝对于偶像热爱的忠诚度。
而这也是为什么在“粉丝经济”催生下的年轻歌手,相对于想要获得大众的认可,他们更倾向于得到粉丝的认同。
正如此前,吴亦凡新专上线5小时内,就力压Lady Gaga、Ariana Grande等众多实力派欧美歌手,登上了美国iTunes四榜单Top1。
并且专辑《Antares》收录的14首歌中,分别占据了iTunes总榜前七位,创造了华人歌手的新纪录。
面对这样的傲人成绩,吴亦凡的粉丝们无不欢欣雀跃,恨不能普天同庆。
所谓“树大招风”,成绩太好也容易招致质疑。
因为成绩太好,“吴亦凡粉丝刷榜”的消息甚嚣尘上。毕竟对于这位强势“屠榜”的歌手和歌曲,美国网友纷纷一脸蒙圈,甚至在线提问:“Who is Kris Wu ?”
吴亦凡的高人气,这是毋庸置疑的,但是对于他的音乐成就,属实不能苟同。
而在此次疑似“刷榜”事件中,也不难看出“粉丝经济”的厉害。与其说吴亦凡的这张专辑是做给大众听的,不如说是专门为粉丝而出。
因为不需要普遍认同,就能够轻而易举的获得荣誉。这样不费力还讨好的事情,换做旁人,大抵也会是同样想法。
可是只面向小众粉丝的做法,真的就是对年轻歌手好吗?
或许正如脱口秀节目主持人池子所说的:“粉丝刷榜,只能让歌手永远不知道自己音乐什么水平,没办法进步。”
粉丝溺爱下的年轻歌手,千万不要让他们逃离舒适圈,否则面对外界的强烈冲击和激烈竞争,只能落个遍体鳞伤的结局。
当然,如果把年轻歌手只面向粉丝唱歌的行为,完全归咎到歌手和粉丝身上,未免以偏概全,有失公允。
众所周知,近年来华语乐坛态势低迷,虽然年轻歌手奋力突围,但仍难逃“两面夹击”的窘境。
夹击之一就是来自歌坛前辈压力。
这种“压力”,绝不是指前辈们的恶意压迫。很大程度上,是在于听众选择过多,就不会好好珍惜新出的歌手和歌曲。
诚如最近颇受吐槽的周杰伦,每每新的作品一经问世,铺天盖地的“江郎才尽”和“差强人意”的质疑声就层出不穷。
但是前辈就是前辈,不论是综合实力,还是粉丝基础,依然能够吊打许多年轻后辈。
此前,周杰伦“夕阳红打榜团”事件,让大众见识了周杰伦的粉丝影响力。而后,仅仅是一场济南演唱会,就足足占据了好几天的头条信息。
如今的年轻歌手们,想要突出重围,似乎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情。
以EXO组合中的“归国四子”——吴亦凡、张艺兴、黄子韬和鹿晗来说。虽说四人如今已不算是完全的歌坛新人了,但是真正首个在万人体育馆开演唱会的,也只有彼时作为顶级流量的鹿晗。
即便是放眼整个90后华语歌手,能够驾驭得了万人场馆演唱会的,屈指可数。
如今的唱片市场,做音乐不仅不赚钱,反而亏钱,甚至歌手和经纪公司还要倒贴。很多时候,年轻歌手不得不只面向粉丝,毕竟粉丝才是自己的“衣食父母”,很多时候也非自身选择。
而另一方面,如今“大众歌曲”的定义,早就不是当初人们认知当中的“大众”含义——被广泛接受和喜欢的歌曲。
为什么大多数人,开始怀念曾经的“华语乐坛黄金时代”。因为现在年轻歌手实在太少,优秀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。
在这个“流量”至上的环境中,神曲与口水歌洗脑式的注入听众的耳朵里。正统歌手才华得不到施展,网络歌手反而迅速崛起。
在这种“鸠占鹊巢”的音乐环境下,年轻歌手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。
既然对于符合大众的评判标准和定义已经改变,索性不再苛求引起大众共鸣,不如好好的服务来之不易的粉丝们。
就像是“占地为王”,不求千秋万代,但求在自己的一方净土中,牢牢巩固住现有的粉丝基础。
虽然这样的做法难逃过于依赖粉丝的嫌疑,但至少要比苦苦寻求知音共鸣不成,反而还会流失粉丝的做法要稳妥的多。
如今的年轻歌手们,讲实话,在重重压力和竞争中,想要安然度日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对于流量,分秒必争、点滴必夺;对于粉丝,卑躬屈膝求留住。
再加上年轻歌手们一个个化身“千手观音”,恨不得歌唱、演技、综艺全面开花。在如此繁忙的行程中,还想要在有限的精力中,创造出既符合大众审美,又能让粉丝喜爱的优质音乐,堪称“天方夜谭”。
年轻歌手们也都变得更加聪明,没人会傻到去做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的事情。所以,既然精力有限,那就不再“广撒网”,只要“重点培养”粉丝就好。
只是年轻歌手们所体现出的“聪明”,不管是对华语乐坛的发展,还是对自身实力的提高。到底是有益还是无用,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过早。
但且相信:环境会变好,粉丝会更理智,年轻歌手们也能认识到大众需求同样重要。
推荐阅读:叶紫
相关阅读
宜春都市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来源:宜春都市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版权均属宜春都市网所有,转载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宜春都市网”,并附上原文链接。
二、凡来源非宜春都市网的(作品)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。
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。